首页 > 教学范文 > 诗词鉴赏

虞美人诗歌赏析(推荐9篇)

“Barwf贤懿”投稿了9篇虞美人诗歌赏析,下面就是小编整理后的虞美人诗歌赏析,希望大家喜欢。

篇1:《虞美人》诗歌赏析

晏几道《虞美人》

曲阑干外天如水,昨夜还曾倚。初将明月比佳期,长向月圆时候、望人归。

罗衣著破前香在,旧意谁教改。一春离恨懒调弦,犹有两行闲泪、宝筝前。

[注释]

①虞美人:唐玄宗时教坊曲名。又名《虞美人令》、《玉壶冰》、《巫山十二峰》、《忆柳曲》、《一江春水》等。

[赏析]

这是写思妇念远的伤情词。一阕写秋天的思念。开头将思妇盼归的思情淡淡提起。栏杆外,天如水,“昨夜”还“倚”,天天倚栏夜望,“将明月比佳期”,月圆几度,伊人不归,引出下句“罗衣着破”.“衣破”、“香在”,不忘前情。离人薄情早已放弃初衷。“谁教”句足见思妇怨恨之深。整个春天被这种愁情困扰,坐在宝筝前,全无心思拨弄琴弦,只有眼眶涌出两行清泪,在脉脉诉说哀情而已。

篇2:《虞美人》诗歌赏析

虞美人.李煜

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
雕阑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
赏析:

春花、秋月本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,可词人面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时候,却发出了“何时能结束?”这样的天问。作为我们普通人,最希望的莫过于好景常在,好花常开。前提是,因为我们是普通人。词人此时的身份却连普通人都不及,随着统一步伐的推进,宋太祖赵匡胤将南唐后主李煜变成了阶下囚。一个囚犯,一个亡了国破了家的国君,面对如此美好的人间事物,还有何心情去欣赏呢?既不能欣赏,反复现于眼前,让自己的`心更乱?故此,词人一声“何时了”道尽了内心深处的苦楚和无奈。

旧时的往事,件件当是刻骨铭心的,可词人还是一句“还知多少!”此处的“知”当是“记得”之意。无限的往事到了现在已忘了很多,可是,难道真的遗忘了无数吗?不尽然。尤其是昨夜里小楼上一夜的北风呼呼地刮着,此时此景,往事都历历在目。不是“不知”,一句“不堪回首月明中”给了我们答案。往事不是真的不记得,而是不愿去想起来。昔日的繁华欢愉,一旦想起来了,都成了今日悲愁的源头。因此,不是“不知”实在是“不堪知”。知了,也无果。

不愿提,不愿想,却还是想了想。宫廷里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?是啊,“应该”,此处词人只能用“应该”这个词来替代了。毕竟,时过境迁,它们或许还在又或许已经被付之一炬了。但是,不论在或者不在,那时和我一起抚摸欣赏它们的人们都已经是变了青丝,改了红颜。正如易安所道: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”。

就我们平凡人而言,居多的愁苦,莫过于故人之思,别离之愁,思乡之苦。愁再多,苦再浓,又会有多少呢?三杯两盏淡酒的倾诉,两行清泪的消解,或者一声声的叨念,这已经是够多的了。那么,词人的愁又会有多少呢?故国之思,亡国之恨,那无尽的家愁国恨就恰似眼前那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,淌不干,流不尽。

相传他于自己生日(七月七日)之夜(“七夕”),在寓所命故妓作乐,唱新作《虞美人》词,声闻于外。宋太宗闻之大怒,命人赐药酒,将他毒死,这首词既是李后主的代表作也成了他的绝命词。

篇3:虞美人诗歌赏析

【虞美人原词】

落花已作风前舞,又送黄昏雨。晓来庭院半残红,惟有游丝,千丈袅晴空。

殷勤花下同携手,更尽杯中酒。美人不用敛蛾眉,我亦多情,无奈酒阑时。

篇4:虞美人诗歌赏析

《虞美人·雨后同幹誉、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》是首惜花伤春、惜别伤怀的`抒情小令。上片写雨后落花之景。“黄昏”、“晓来”点明暮春时节。“庭院半残红”,既写出庭院大半地面为落花覆盖,也暗示出“来禽花”,即沙果树红花大半零落,当尚有残花缀于枝梢,为下片“花下”巧垫一笔。下片抒写游赏落花之情致。“殷勤”二句写殷勤地邀请幹誉、才卿诸位同僚携手同游于“来禽花下”赏花送花,“更尽杯中酒”,暗示残花将尽,应乘时游赏,送花落春归,故友相聚,自当放怀畅饮。“美人”三句乃对侍酒之美人或歌妓所发,劝她们莫为花残春去,酒阑人散,而敛眉伤感。全词笔致简淡,因景兴感,景衰而不萎靡,情悲而不抑郁,颇见词人豪旷,雅淡的性情。

篇5:虞美人的诗歌赏析

《虞美人》原文

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?

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

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

《虞美人》作者简介

李煜,南唐第三任国君,史称李后主。精书法,善绘画,通音律,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,尤以词的成就最高。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: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,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,题材较窄;第二类为降宋后,李煜以亡国的悲痛,富以自身感情而作,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,可谓“神品”。千古杰作《虞美人》《浪淘沙》《 相见欢》等,皆成于此时。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,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、梦里重归的情景,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。故有人说:李煜不是个好皇帝,但是个好的作者。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被称为“千古词帝”,对后世影响甚大。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作者的传统,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,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,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,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。李煜文、词、书、画创作均丰。其词主要收集在《南唐二主词》中。

篇6:虞美人的诗歌赏析

《虞美人》是李煜的代表作,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,在写下这首《虞美人》后,宋太宗恨其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之词而毒死了他。写的是处于“故国不堪回首”的境遇下,愁思难禁的痛苦。全词不加藻饰,不用典故,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,寓景抒情,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,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。以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比愁思不尽,贴切感人。

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七夕,后主四十二岁生日,宋太宗恨他有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之词,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。追封吴王,葬洛阳邙山。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,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。

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?”三春花开,中秋月圆,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?过往的事,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?据史书记载,李煜当国君时,日日纵情声色,不理朝政,枉杀谏臣……透过此诗句,我们不难看出,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,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,多少也有悔恨之意。

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”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,春花又将怒放。回想起南唐的王朝、李氏的社稷——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。作者身居囚屋,听着春风,望着明月,触景生情,愁绪万千,夜不能寐。一个“又”字,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,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,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! 夜深人静,倚楼远望,只见月光如水。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。 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”!作者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,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。

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”尽管“故国不堪回首”,可又不能不“回首”。这两句就是具体写“回首”“故国”的——故都金陵华丽的.宫殿大概还在,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。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,山河变色的感慨!“只是”二字,极为沉重,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。“朱颜”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,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、美好生活的象征。

以上六句,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情,往昔与当今,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,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,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,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—— 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、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,一发而不可收。作者满腔幽愤,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: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!”人生啊人生,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?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是以水喻愁的名句,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,奔放倾泻;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,长流不断,无穷无尽。这九个字,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。九字句,五字仄声,四字平声,平仄交替,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,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,连绵不尽,真是声情并茂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,加倍突出一个“愁”字,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,流走自如的地步。

篇7:虞美人诗歌

谁称你为花中的美人?

那秀丽的身姿

可是自然之师的雕刻杰作

让希腊的王子

皮格马利翁啊

也痴情凝视

凝视

直到他的热诚

让你变成了灵动的少女

从此

爱的甜蜜让红颜永不逝

哪怕有天你凋零老去

你仍是他心中的'美人啊

只要爱不消减

美丽又怎会受岁月侵蚀。

篇8:虞美人诗歌

清风入苑香魂绝

清风入苑香魂绝,疏影临窗月梦华。

辗转世尘花溅泪,思量往事脸飞霞。

谁泼浓墨云摇叶,君举单杯夜想家。

只影片帆槎浩渺,诗词合璧走无涯。

虞美人·清风入苑香魂绝

清风入苑香魂绝,疏影临窗月。梦华辗转世尘花,溅泪思量往事脸飞霞。

谁泼浓墨云摇叶,君举单杯夜。想家只影片帆槎,浩渺诗词合璧走无涯。

篇9:黄机虞美人诗歌赏析

黄机虞美人诗歌赏析

虞美人

[南宋]黄机

十年不作湖湘客,亭堠催行色。浅山荒草记当时,筱竹篱边羸马向人撕。

书生万字平戎策,苦泪风前滴。莫辞衫袖障征尘,自古英雄之楚又之秦。

[注释]①亭堠,记里数的土堆。②筱竹,细竹。篠,xiǎo:同“筱”,亦同“小”。篠竹,即细竹子。亦称“箭竹”。 羸léi:瘦弱的意思 。

赏析:

黄机是一位关心国家兴亡、怀揣济世匡国大志的热血男子,曾长期怀着“万字平戎策”,颠沛流离,奔走呼号于大江南北,希望得到当权者的重用,虽屡受挫折,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执着追求。他这种壮志难酬的遭遇和愤懑,造就他词的苍凉悲壮,慷慨生哀的'明显特色。在他《木兰花慢·次岳总干韵》中的“长年为客,楚尾吴头”之句,和本词中的“之楚、又之秦”都是词人长期奔波的真实记录。在其《乳燕飞/贺新郎·次徐斯远韵寄稼轩》中写道:“有心事,笺天天许。绣帽轻裘真男子,正何须、纸上分今古。未办得,赋归去。”表达他壮志未酬,如何能像陶潜那样去隐居避世呢?他向往着自己能绣帽轻裘地去奔赴沙场平戎杀敌,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!他还在其《六州歌头·次岳总干韵》中大声疾呼:“偏安久,大义谁明?”希望岳总干能平戎虏,复中原。

这首《虞美人》就是写的这种历程和心迹。

上片写漂泊湖湘,心情惨淡,草木有情,满目悲戚。

旧地重游,心事悠悠:“十年不作湖湘客。亭堠催行色。浅山荒草记当时。篠竹篱边羸马、向人嘶。”十多年未来过湖湘。风尘仆仆,行色匆匆,经过一站又一站的亭侯,如今又到此地。眼前景象比“当时”更加凄凉,只见衰草浅山,荒芜耕田,还有细竹篱笆边嘶鸣的瘦马。

下片抒写壮志难酬,的怅惘和愤懑。

壮志难酬,心情怅惘,衷肠热血,执着追求:“书生万字平戎策。苦泪风前滴。莫辞衫袖障征尘。自古英雄之楚、又之秦。”尽管自己胸怀凌云壮志,满腹平戎之策,却求施展而不能,求投售而无门,壮志难酬,心情怅惘,痛心疾首,悲愤难平,悲苦的眼泪啊,只有和风向天抛洒!但是厄于困境中的自己,仍不甘心、不绝望,依旧要怀满信心的奔走呼号,相信终会有知遇之时。历史上的英雄圣贤,不都是先受厄运而后施展抱负吗?哪个贤人志士不经历一番奔楚赴秦、困顿受挫的历程啊!结语心长语凝,义无反顾,一片衷肠热血,表现出作者执着追求的决心和意志。

相关图文

推荐文章